【经典案例】1200公里的盼归,极限30天取保,一个律师可以为当事人做多少事情?

2025-04-01

01与时间赛跑的委托

2025年2月22日,张君律师接到了一个千百公里外的电话。

电话那头,难掩焦急的女声传出,胡女士的弟弟因为涉嫌帮信罪,被合肥刑警队带走。

他们老家距离合肥有1200公里,年迈的母亲还重病卧床,弟媳涉嫌同样罪名被取保候审,独自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

于是千钧重负压在了还要照顾孩子和残疾丈夫的姐姐身上,由于抽不开身,她只好找张君律师求助。

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张律师成为他们家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张律师放下电话后,立即着手梳理案情,在备忘录里记下胡先生被拘留的时间——2月17日。

对于胡先生来说,黄金37天里的第30天是取保候审的最佳时间,也就是说必须在3月17日前后提交取保候审申请书。

刚入春的合肥还隐隐刮着寒风,张君律师接下会见的委托后,直奔看守所,此时阳光也恰好穿透铁窗。

02法与情的双向奔赴

等着赶赴外地看病的母亲、独自支撑家庭的姐姐、暂时取保候审的妻子、两个等着爸爸回家的孩子......

第一次会见时,这些情况萦绕在张律师的脑海中,他默默记下每一个案件细节,试图从中找到突破口。

出于信任和对张君律师专业能力的肯定,在会见阶段的委托结束后,胡女士以及胡先生又委托他作为后续侦查阶段的代理律师,张律师没有丝毫犹豫便接下了案子。

2月底,寒潮突袭,但人心是暖的。张律师担心胡先生没有厚实的衣物,便将御寒的棉衣棉裤以及一张胡女士交给他的银行卡一并送去了看守所。

这个举动不仅让胡先生在异乡也能感受到温暖,还让他知道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担心。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张律师成了刑警队的“常客”,他带着厚厚一沓证据材料,一次又一次地和公安沟通、分析案情,希望能够帮助胡先生成功取保。

03一盏照归途的灯

3月17日,张君律师准备了详细的取保候审申请书以及关于对胡先生提请批捕的意见书,和办案的警官做了最后的沟通,接下来就是静静等待刑警队的回复。

03一盏照亮归途的灯 3月18日晚9点,张君律师接到了刑警队的电话:胡先生被取保候审,可以去接人了。


张律师抓起车钥匙冲进夜色,他驱车赶到刑警队,跟办案刑警沟通、办理完所有取保候审的相关手续后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终于接到了穿着单薄的胡先生。

由于归乡心切,不想让家人担心。胡先生希望能立马回家,于是张君律师又将他送去了合肥南站,但由于没有身份证,他无法购票。

此时已临近半夜11点多,回家的班次早已错过,张律师安慰胡先生,让他心定了下来。然后问了高铁站工作人员,确保他第二天在没有身份证的情况下也能够坐上回家的高铁。

一个人在他乡,又刚从看守所中出来,难免无措。本着为当事人负责,张君律师帮他处理好车票问题后,买了很多食物以及生活必需品,帮他辗转多家宾馆办了住宿。

3月19日下午,张君律师的手机上传来几声震动,是胡女士发来的信息:她已经顺利接到了刚下高铁的胡先生,案件至此暂时告一段落。



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刑事案件,里面有姐姐一个人用瘦弱身躯撑起整个家的坚韧、有办案警官兼顾人情与法理的抉择、还有律师用专业与良知带来的公平正义......

张君律师常说,作为律师,不仅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还能给予更好的认知输出,这是我们的追求及价值所在。

正如他所说,正义不该只是的法律文书上的墨迹,而是照亮迷途者回家路的灯,我们便是执灯人。

当越来越多的法律人原意做黑夜里的执灯者,法律条文便不再是高悬而不可触及的明月,而是守护万家灯火的光。







Copyright ©2022 安徽大森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0993号-1
18269785842